美國疾控中心近期的一組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年有4000萬人因受傷進醫院。從蜂蟄到車禍,急診室的醫務工作者全都見過,而其中最常見的受傷原因,是跌傷。想想看,你每年為數不多的幾次受傷出血里,是不是大多跟身體失去平衡有關?事實上,跌傷是僅次于道路交通傷害的第二大非故意傷害死亡的原因。而在我國,跌倒是傷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是65歲以上老年人群傷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導致兒童發生非致命傷害和殘疾的首要原因。在青年及中年人中,因運動鍛煉導致的跌落傷也十分常見,如近期#24歲小伙滑雪墜亡#的新聞中,就是在運動中造成的嚴重跌傷死亡。

冬天道路易結冰,尤其是雪后,雖然景色很美,但太太太容易跌倒了,而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兒童、年輕人,跌倒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對可預見的因素進行預防,同時掌握正確的“著陸姿勢”,就可以將跌倒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老年人是跌倒發生率較高、后果較為嚴重的群體,是老年人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2006年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數據顯示:我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男性為49.56/10萬,女性為52.80/10萬。此外,據WHO數據統計顯示,跌倒是 0~5 歲和 13~15 歲兒童的第一位傷害原因,占全球 0~17 歲兒童致死性傷害原因構成比的 4.2%。

在性別方面,雖然男女都會發生跌傷,但男性跌傷致死致殘的風險要高于女性,這可能是與男性普遍喜歡冒險行為,以及其職業危害水平較高有關。整體來看,大多數跌傷并不是致命的,但每年仍有大約3730萬次跌傷是需要進行治療的。跌傷發病率最高的群體為65歲以上老年人、15-29歲年輕人和15歲以下兒童。1.年齡大于65歲或小于15歲
2.曾有跌倒病史
3.貧血或血壓不穩定者
4.意識障礙、失去定向感者
5.肢體功能障礙者
6.營養不良、虛弱、頭暈者
7.步態不穩者

(圖源:《海綿寶寶》)
8.視力、聽力較差又缺乏照顧者
9.服用降壓、降糖、鎮靜安眠類、擴張血管等藥物者
10.高空作業或從事其他有害工作條件者
當然,以上只是普通人群的跌倒分析,如果是運動員及極限愛好者,摔倒受傷甚至致殘致死的風險則要高得多。跌倒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內在的身體原因及外在的環境因素都會導致跌倒的發生。如老年人大多是因為身體、感官和認知方面出現老化,兒童主要是因為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且喜歡冒險,因此針對不同的人群,需要有不同的預防策略:1.盡量選擇平整的地面行走,走路保持步態平穩,盡量慢走,避免走過陡的樓梯或臺階,上下樓梯、如廁時盡可能使用扶手;

(圖源:123RF)
2.遵循3個30秒原則:起床時先側臥30秒,然后緩慢起身,床旁坐30秒后無頭暈方可站立,站立30秒后無頭暈、胸悶等不適方可緩慢行走。
3.穿著合適。褲子不要太長;鞋子要合腳,鞋底需防滑;盡量不穿高跟鞋或一次性紙拖鞋。
4.改善居住設施。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夜間睡眠可以開小夜燈。床不宜太高(約45~50cm)。洗手間安裝有扶手。保持地面干潔,關注地面是否平整,有無雜物、階梯。如有障礙物需先移開或繞道行走,以免絆倒。
5.注意用藥安全。長期服用抗高血壓、鎮靜、利尿等藥物的患者應定期復查,遵醫囑服藥。
6.可選擇適當的輔助工具,使用合適長度、頂部面積較大的拐杖。將拐杖、助行器及經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
7.堅持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增強肌肉力量、柔韌性、協調性、平衡能力、步態穩定性和靈活性。
兒童預防跌倒最主要的方面在于環境安全與監護到位,家長及其他兒童看管者應為孩子盡量創造安全的環境,如保持樓道清潔整齊、窗戶安裝護欄、包裹家具銳利的邊角、嬰兒床或搖床邊放上軟地毯等,同時不要使用嬰兒學步車,不要讓2個及以上的兒童玩蹦床,并且不要在蹦床上翻跟頭。
當孩子已經可以進行一些體育運動的時候(如滑滑板、騎自行車),一定要佩戴合適的頭盔和護具。
15~24歲的年輕人主要是在運動中發生跌傷,受傷原因主要是思想麻痹大意、運動前活動不充分及場地不合理等,預防措施包括:對自身能力有正確的評估,不要盲目挑戰高難度運動,運動前仔細檢查器械安全性,做好拉伸熱身等準備,避免在不平坦或有風險的場地運動,盡量避免與他人發生碰撞等。
正確答案應該是B,因為摔倒時,如果是手撐地,往往損傷的是腕關節,頂多導致尺骨遠端或橈骨遠端骨折。這種手臂骨折在護理上不需要臥床,而且康復訓練也容易做,更不會發生致命的并發癥。

(圖源網絡,侵刪)
但如果是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支撐點落在臀部,容易導致的是腰椎壓縮性骨折。由于縱向的超負荷引起的脊柱損傷,骨折后需要臥床3個月,愈合非常慢。如果椎體壓縮超過1/2,情況就比較嚴重了,需要手術治療。

(圖源網絡,侵刪)
如果是一側身體著地,支撐點在身體胯外部,那么容易傷及股骨,導致股骨粗隆間骨折或股骨頸骨折。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引起肺炎、褥瘡、泌尿系感染、關節攣縮、血栓等危及生命的多種并發癥。選頭部著地的......我敬你是條漢子,在所有的摔傷中,大多數的致死致殘是頭部受傷引發的,嚴重的頭部摔傷絕不會是偶像劇中摔一下失憶了人生都重啟了那么簡單。因此,小孩子摔倒,注意護住頭;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摔倒,盡量用手撐地;如果是孕婦,尤其是孕中晚期的準媽媽,則要注意護住腹部,以減小對胎兒的傷害。如果是年輕人跌倒后,沒撞到頭也沒有強烈的疼痛,那就“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來”,拍拍灰檢查一下身體,如有外傷可去醫院清理一下傷口。如果是老年人不幸跌倒,特別是感到疼痛或受傷時,不要隨意移動,可大聲呼救或者猛拍地面、墻壁,以引人注意,尋求幫助。
(圖源:123RF)
家屬或陪護者發現老人摔倒時,首先要邊安撫,邊詢問傷情,如果有外傷、出血,應立即止血、包扎并護送老人到醫院做進一步處理。如果摔倒老人出現劇烈頭痛或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手腳無力等癥狀,可能與中風有關,此時扶起老人可能會加重腦出血或腦缺血,家屬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是兒童發生跌倒,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處理:1.如果孩子頭部受傷,導致意識不清,要立即叫救護車。同時,將意識不清的孩子側臥,手放在頭下。這種恢復姿勢有助于減少舌頭向咽喉部的滑落,預防舌頭影響呼吸。
2.如果可能有骨折,兒童跌倒后不要移動。
3.盡管孩子跌倒后有時會很快恢復,但有時頭部損傷的反應表現得較晚,因此,應密切關注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表示某一局部部位疼痛,或有困倦表現,則需要盡快就醫。
如果是孕婦發生跌倒,則要觀察有沒有肚子疼及陰道出血的情況,一旦出現這幾種情況,或正面撞擊到了腹部,則要及時送醫接受檢查。總之,雖然跌倒摔傷很常見,但也要進行預防,盡量減輕摔傷帶來的傷害,避免類似“滑雪墜亡”這樣的悲劇重演,雨雪天氣更要尤其注意,易摔傷人群可盡量不出門,或出門時穿好防滑的鞋子,最好在家屬的陪同下出行。
[1]王莉,唐穎,胡瑞杰,李美莉,郝志紅,王祝欣.我國兒童青少年跌落傷死亡率系統評價[J].傷害醫學(電子版),2016,5(04):4-9.
[2]周蜜蜜.謹防滑倒頭部受傷[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08(02):59.[3]于瑞英.頭部受傷患者的護理評價和管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3(06):283-284.[4]國家衛健委,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關于印發傷害干預系列技術指南的通知,2011-08-26,http://www.nhc.gov.cn/wjw/gfxwj/201304/729e74b51ab5434c965ec03164eca46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