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兒童醫院、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康復醫院)是河南省規模最大、建院最早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省級綜合性中醫醫院。是全國三級甲等中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交流基地,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醫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為河南省人民政府軍政機關中醫診所;后與開封市第一中西聯合醫院合并成立河南省中醫院;1956年隨河南省政府機關遷入鄭州市現院址;1959年歸屬河南中醫學院,更名為河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設置病床200張,臨床各科初具規模;1988年更名為"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16年更名為“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醫院占地4.4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94萬平方米。開設臨床科室41個、病區44個、醫技科室12個;開放診室119個,日門、急診量6000余人次;開放床位1700張,年收治住院病人4.56萬人次;設有河南省中醫內科會診中心和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兒科會診中心等。擁有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9個、重點專科14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4個,河南省二級重點學科7個,河南省中醫管理局重點專科12個。醫院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建立了全方位的中醫體質辨識、健康管理服務體系,開展有穴位貼敷、針灸、推拿等中醫傳統療法。醫院目前擁有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雙源螺旋CT等先進的醫療設備,總值近2億元。
成立伊始醫院就擁有一批國內著名的中醫藥學專家,如李雅言、鄭頡云、翟景南,中醫內科專家劉彥同、呂承全、袁子震,中醫外科專家徐世林、司萬清,中藥專家張永瑞等,為中醫藥學術傳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900余人,其中"國醫大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7人,全國名老中醫20人,河南省優秀專家11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結構合理的高素質、臨床研究型、創新型中醫藥人才隊伍。
2003年以來,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實行教學、醫療相結合的院系合一管理模式。設有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中醫五官方向、康復治療學等六個專業方向;設有中醫內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外科學等13個學科;擁有中醫內科、中醫外科等10個碩士授權點。承擔專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教學任務,是河南中醫學院的重要教學基地。
醫院以構建臨床研究型醫院為目標,先后成為國家藥物臨床研究機構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科研實驗室4個,二級實驗室2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科研設備總值超過4000萬元;近五年來,該院共承擔國家級課題45項,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83項,地廳級課題157項;在國內期刊上發表論文2975篇,其中核心期刊約884篇,SCI收錄34篇,出版專著193部。
醫院于2008年12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艾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基地重點研究病種。按照規劃必將使醫院在創新特色鮮明的中醫診療模式、解決重大疑難疾病、提升現代診療設備水平等臨床服務能力方面,在臨床科研設計、實施與評價、中醫經驗繼承創新、傳統中藥的研究與開發等科研方面,以及在中醫藥臨床、科研、教學、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現代化建設等方面邁入全國先進行列。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人秉承“厚德精業、繼承創新”的院訓,以“病人需求至上,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理念,突出中醫特色,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健康而不懈努力!
行車路線 :
公交乘車路線:乘坐9路、26路、37路、65路、22路、57路、82路公交車,101、103路電車到工人新村站下車即到
地鐵乘車路線:地鐵1號線 人民路站A口方向
電話 :
0371-96129(咨詢),0371-66232471(咨詢),0371-66245034(門診),0371-66220903,0371-66221040(辦公室)
針灸是祖國醫學的瑰寶,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因在疾病的治療、康復中有獨特療效,得到眾多病人贊揚,并在國際、國內掀起了“針灸熱”。
該院針灸科是醫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是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河南第一分中心,也是中原地區最大的針灸醫療中心。學科帶頭人、針灸科主任趙俐黎主任醫師從師于全國著名針灸權威石學敏院士,并和曹大明教授先后被邀請到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日本、毛里求斯、西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講學與工作,診療水平代表了河南省針灸診療研究領域的先進水平。該科治療上突出專科特色,講究針刺手法,堅持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診治體系,充分發揮了中醫在疾病治療、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優勢。
針灸科于05年在全省率先運用了一次性管針,無交叉感染、減少了進針痛苦。
針灸科由針灸科、理療科、疼痛門診三個部分組成,設有五個專病門診:疲勞失眠、癱證一(中風)、癱證二(面癱、截癱)、疼痛、肥胖調脂。
該科現開展的特色療法
針刺:包括毫針、電針、頭針、耳針、體針、腹針、火針、筋骨針、指針等。
灸法:包括火龍灸、艾柱灸、艾卷灸、艾箱灸、溫針灸、隔物灸等,適應于各種痛證、寒證、虛證,是藥物不可替代的一種妙法。火龍灸是該科于六年前深入發掘研究古代皇宮的養生秘訣,經過改進、創新、完善,形成的一種特色鮮明的預防和治療虛寒性疾病的特殊方法。
3. 拔罐療法:包括留罐、閃罐、走罐、刺血拔罐、太極陰陽罐法等,適用于腰背肌肉勞損疼痛、頸肩腰腿疼痛(包括椎間盤突出癥)、失眠、風濕病、強直性脊柱炎、頭痛、眩暈、腹痛、咳嗽、哮喘等疑難雜癥。其中“太極陰陽罐法”是該科六年前自創的方法,對于亞健康疲勞失眠、疼痛性疾病有很好的的調理、治療作用。
4.穴位貼敷療法:冬病夏治“三伏貼”及冬病冬治“三九灸”已享譽全國。該科研制的“外敷止嗽散”,已沿用30年余年,廣泛應用于哮喘、慢支、上呼吸道易感者、過敏性鼻炎、體虛免疫力低下及胃痛、結腸炎、慢性腹瀉等疾病;研制的“寒痹通”外敷藥對頸椎病、腰椎病、風濕病、骨關節病、怕冷等虛寒性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5.子午流注針法:是根據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節律觀念,按照時辰取穴、針灸的一種方法。能夠合理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激發其正氣和心身活力,提高免疫力,降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治療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恢復和改善人體健康狀態。
6.水針療法:包括穴位注射(水針)、封閉。對于癱證、痛證、風濕性疾病療效顯著。
7.穴位埋線(針):適應于肥胖癥、高粘血癥、脂肪肝、焦慮癥、失眠、胃病、結腸炎、癲癇、呼吸系統疾病及其它各類慢性病。
8.指針、推拿藥摩療法:以手代針,加入藥油或精油等介質,進行穴位手法治療。適用于慢性疲勞綜合征、失眠、頭暈、頸肩腰腿痛、腿肚抽筋、中風后遺癥、各種疼痛等。
9.耳穴(壓豆、針):采用王不留子、磁珠等耳壓,治療肥胖、失眠、近視、焦慮癥、抑郁癥、高血壓病等疾病。
10.自血療法:治療疼痛性疾病、黃褐斑、痤瘡、帶狀皰疹及其它皮膚系統疾病。
11.小針刀、筋骨針療法:治療軟組織粘連、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跟骨骨刺及纖維織炎等各種疼痛性疾病。
12.腹針療法:利用腹部全息圖,無痛、高效治療各種全身性、慢性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如中風后遺癥、頸椎病、眩暈、疲勞綜合癥、耳鳴、耳聾、腰椎病、膝關節疼痛、肩周炎(五十肩)、風濕性疾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單純性肥胖癥等。
13.浮針療法:對于各種軟組織疼痛止疼效果好、療效快捷確切、操作方便。
14.刺絡放血(拔罐)療法: 可以祛瘀生新,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如帶狀皰疹、頭痛、頸肩腰腿痛、關節炎及眩暈、耳鳴、痤瘡、黃褐斑、暴喑、咽炎、熱喘、衄血、濕疹、癲狂、癰疽、癤腫、瘡瘍、痛風等。
15.其它療法: 梅花針 、三棱針、腕踝針、 刮痧、捏脊等。
16.物理療法:安全、可靠、高效、無痛、無毒副作用是理療治病的顯著優勢。在保留傳統物理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中藥離子導入病灶,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
該科擁有電腦多功能治療機、電腦超聲、中頻同步疊加理療機、新型低頻脈沖磁療機、進口超激光治療儀等先進醫療設備,可以治療多種疼痛性疾病(頸肩腰腿痛、各種關節炎、軟組織損傷、肌肉疼痛、腹痛、頭痛等)、炎性疾病(盆腔炎、鼻炎、支氣管炎、肺炎、乳腺炎、前列腺炎等)、神經性疾病(面癱、面肌痙攣、失眠等)。
治療病種
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面癱、截癱、癡呆、眩暈、頭痛、三叉神經痛、神經損傷、神經衰弱、小兒多動癥等。
疼痛性疾病:急慢性頸肩腰腿疼痛麻木、各種關節痛、風濕、類風濕、牙痛、顳頜關節炎、咽喉腫痛、落枕、癌性疼痛等。
代謝性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高粘血癥、脂肪肝、代謝綜合征等。
亞健康狀態的疲勞、失眠、神經癥、抑郁、焦慮、體虛怕冷等。
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咳嗽、哮喘、咽炎、鼻炎、打鼾等。
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痛、嘔吐、打嗝、腹瀉、便秘等。
婦產疾病如痛經、不孕、月經不調、乳腺炎(小葉增生)產后病、卵泡不破及各種婦科炎癥。
兒童疾病如小兒消化不良、多動癥、穢語癥、小兒腦癱、小兒麻痹后遺癥、遺尿等。
心血管系統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白細胞低下、乏力消瘦、疼痛等。
皮膚疾病:帶狀皰疹、皮膚潰瘍、神經性皮炎等。
各類炎癥:麥粒腫、前列腺炎(增生)、丹毒、術后粘連、術后瘢痕、肩周炎、腱鞘炎、扁桃體炎、注射性硬結等。
特色病種治療簡介
腰(頸)椎間盤突出癥:常用方法有針刺、電針、艾灸、拔罐、刺絡放血、快速復位、指針推拿、紅外線、直流電、電興奮、超短波、中頻脈沖及中藥離子導入、穴位注射等,止痛迅速、療程短、無毒副作用。
面癱:應用針刺、電針、艾灸、閃罐、穴位注射、理療及藥物等綜合療法治療面癱是該科一大特色,痛苦小、治愈率高,療效明顯優于單純服藥治療。
疲勞失眠:常用方法有藥摩、太極陰陽罐法、火龍灸、指針、推拿、足浴、針灸、耳壓、埋線及物理治療等,可迅速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肥胖(美體塑形)調脂:常用方法有針灸、穴位埋線、拔罐、推拿、指針、耳壓、紅外線、中頻、激光、藥物等,綜合療法,辨證施針,可有效的減輕體重、健美形體、降脂降粘,預防代謝性疾病。
中風:對于中風病(包括小兒腦癱,在傳統針法基礎上,早期結合應用先進的醒腦開竅針法,大大提高了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殘率。恢復期,針灸治療優于藥物治療。常用方法有體針、電針、腹針、頭針、耳針(耳壓)、灸法、推拿、指針、點刺、穴位注射、物理治療、語言和各種技能的訓練等,充分體現了中醫康復的優勢。
針灸是祖國醫學的瑰寶,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因在疾病的治療、康復中有獨特療效,得到眾多病人贊揚,并在國際、國內掀起了“針灸熱”。
該院針灸科是醫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是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河南第一分中心,也是中原地區最大的針灸醫療中心。學科帶頭人、針灸科主任趙俐黎主任醫師從師于全國著名針灸權威石學敏院士,并和曹大明教授先后被邀請到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日本、毛里求斯、西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講學與工作,診療水平代表了河南省針灸診療研究領域的先進水平。該科治療上突出專科特色,講究針刺手法,堅持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診治體系,充分發揮了中醫在疾病治療、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優勢。
針灸科于05年在全省率先運用了一次性管針,無交叉感染、減少了進針痛苦。
針灸科由針灸科、理療科、疼痛門診三個部分組成,設有五個專病門診:疲勞失眠、癱證一(中風)、癱證二(面癱、截癱)、疼痛、肥胖調脂。
該科現開展的特色療法
針刺:包括毫針、電針、頭針、耳針、體針、腹針、火針、筋骨針、指針等。
灸法:包括火龍灸、艾柱灸、艾卷灸、艾箱灸、溫針灸、隔物灸等,適應于各種痛證、寒證、虛證,是藥物不可替代的一種妙法。火龍灸是該科于六年前深入發掘研究古代皇宮的養生秘訣,經過改進、創新、完善,形成的一種特色鮮明的預防和治療虛寒性疾病的特殊方法。
3. 拔罐療法:包括留罐、閃罐、走罐、刺血拔罐、太極陰陽罐法等,適用于腰背肌肉勞損疼痛、頸肩腰腿疼痛(包括椎間盤突出癥)、失眠、風濕病、強直性脊柱炎、頭痛、眩暈、腹痛、咳嗽、哮喘等疑難雜癥。其中“太極陰陽罐法”是該科六年前自創的方法,對于亞健康疲勞失眠、疼痛性疾病有很好的的調理、治療作用。
4.穴位貼敷療法:冬病夏治“三伏貼”及冬病冬治“三九灸”已享譽全國。該科研制的“外敷止嗽散”,已沿用30年余年,廣泛應用于哮喘、慢支、上呼吸道易感者、過敏性鼻炎、體虛免疫力低下及胃痛、結腸炎、慢性腹瀉等疾病;研制的“寒痹通”外敷藥對頸椎病、腰椎病、風濕病、骨關節病、怕冷等虛寒性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5.子午流注針法:是根據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節律觀念,按照時辰取穴、針灸的一種方法。能夠合理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激發其正氣和心身活力,提高免疫力,降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治療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恢復和改善人體健康狀態。
6.水針療法:包括穴位注射(水針)、封閉。對于癱證、痛證、風濕性疾病療效顯著。
7.穴位埋線(針):適應于肥胖癥、高粘血癥、脂肪肝、焦慮癥、失眠、胃病、結腸炎、癲癇、呼吸系統疾病及其它各類慢性病。
8.指針、推拿藥摩療法:以手代針,加入藥油或精油等介質,進行穴位手法治療。適用于慢性疲勞綜合征、失眠、頭暈、頸肩腰腿痛、腿肚抽筋、中風后遺癥、各種疼痛等。
9.耳穴(壓豆、針):采用王不留子、磁珠等耳壓,治療肥胖、失眠、近視、焦慮癥、抑郁癥、高血壓病等疾病。
10.自血療法:治療疼痛性疾病、黃褐斑、痤瘡、帶狀皰疹及其它皮膚系統疾病。
11.小針刀、筋骨針療法:治療軟組織粘連、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跟骨骨刺及纖維織炎等各種疼痛性疾病。
12.腹針療法:利用腹部全息圖,無痛、高效治療各種全身性、慢性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如中風后遺癥、頸椎病、眩暈、疲勞綜合癥、耳鳴、耳聾、腰椎病、膝關節疼痛、肩周炎(五十肩)、風濕性疾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單純性肥胖癥等。
13.浮針療法:對于各種軟組織疼痛止疼效果好、療效快捷確切、操作方便。
14.刺絡放血(拔罐)療法: 可以祛瘀生新,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如帶狀皰疹、頭痛、頸肩腰腿痛、關節炎及眩暈、耳鳴、痤瘡、黃褐斑、暴喑、咽炎、熱喘、衄血、濕疹、癲狂、癰疽、癤腫、瘡瘍、痛風等。
15.其它療法: 梅花針 、三棱針、腕踝針、 刮痧、捏脊等。
16.物理療法:安全、可靠、高效、無痛、無毒副作用是理療治病的顯著優勢。在保留傳統物理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中藥離子導入病灶,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
該科擁有電腦多功能治療機、電腦超聲、中頻同步疊加理療機、新型低頻脈沖磁療機、進口超激光治療儀等先進醫療設備,可以治療多種疼痛性疾病(頸肩腰腿痛、各種關節炎、軟組織損傷、肌肉疼痛、腹痛、頭痛等)、炎性疾病(盆腔炎、鼻炎、支氣管炎、肺炎、乳腺炎、前列腺炎等)、神經性疾病(面癱、面肌痙攣、失眠等)。
治療病種
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面癱、截癱、癡呆、眩暈、頭痛、三叉神經痛、神經損傷、神經衰弱、小兒多動癥等。
疼痛性疾病:急慢性頸肩腰腿疼痛麻木、各種關節痛、風濕、類風濕、牙痛、顳頜關節炎、咽喉腫痛、落枕、癌性疼痛等。
代謝性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高粘血癥、脂肪肝、代謝綜合征等。
亞健康狀態的疲勞、失眠、神經癥、抑郁、焦慮、體虛怕冷等。
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咳嗽、哮喘、咽炎、鼻炎、打鼾等。
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痛、嘔吐、打嗝、腹瀉、便秘等。
婦產疾病如痛經、不孕、月經不調、乳腺炎(小葉增生)產后病、卵泡不破及各種婦科炎癥。
兒童疾病如小兒消化不良、多動癥、穢語癥、小兒腦癱、小兒麻痹后遺癥、遺尿等。
心血管系統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白細胞低下、乏力消瘦、疼痛等。
皮膚疾病:帶狀皰疹、皮膚潰瘍、神經性皮炎等。
各類炎癥:麥粒腫、前列腺炎(增生)、丹毒、術后粘連、術后瘢痕、肩周炎、腱鞘炎、扁桃體炎、注射性硬結等。
特色病種治療簡介
腰(頸)椎間盤突出癥:常用方法有針刺、電針、艾灸、拔罐、刺絡放血、快速復位、指針推拿、紅外線、直流電、電興奮、超短波、中頻脈沖及中藥離子導入、穴位注射等,止痛迅速、療程短、無毒副作用。
面癱:應用針刺、電針、艾灸、閃罐、穴位注射、理療及藥物等綜合療法治療面癱是該科一大特色,痛苦小、治愈率高,療效明顯優于單純服藥治療。
疲勞失眠:常用方法有藥摩、太極陰陽罐法、火龍灸、指針、推拿、足浴、針灸、耳壓、埋線及物理治療等,可迅速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肥胖(美體塑形)調脂:常用方法有針灸、穴位埋線、拔罐、推拿、指針、耳壓、紅外線、中頻、激光、藥物等,綜合療法,辨證施針,可有效的減輕體重、健美形體、降脂降粘,預防代謝性疾病。
中風:對于中風病(包括小兒腦癱,在傳統針法基礎上,早期結合應用先進的醒腦開竅針法,大大提高了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殘率。恢復期,針灸治療優于藥物治療。常用方法有體針、電針、腹針、頭針、耳針(耳壓)、灸法、推拿、指針、點刺、穴位注射、物理治療、語言和各種技能的訓練等,充分體現了中醫康復的優勢。
針灸是祖國醫學的瑰寶,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因在疾病的治療、康復中有獨特療效,得到眾多病人贊揚,并在國際、國內掀起了“針灸熱”。
該院針灸科是醫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是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河南第一分中心,也是中原地區最大的針灸醫療中心。學科帶頭人、針灸科主任趙俐黎主任醫師從師于全國著名針灸權威石學敏院士,并和曹大明教授先后被邀請到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日本、毛里求斯、西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講學與工作,診療水平代表了河南省針灸診療研究領域的先進水平。該科治療上突出專科特色,講究針刺手法,堅持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診治體系,充分發揮了中醫在疾病治療、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優勢。
針灸科于05年在全省率先運用了一次性管針,無交叉感染、減少了進針痛苦。
針灸科由針灸科、理療科、疼痛門診三個部分組成,設有五個專病門診:疲勞失眠、癱證一(中風)、癱證二(面癱、截癱)、疼痛、肥胖調脂。
該科現開展的特色療法
針刺:包括毫針、電針、頭針、耳針、體針、腹針、火針、筋骨針、指針等。
灸法:包括火龍灸、艾柱灸、艾卷灸、艾箱灸、溫針灸、隔物灸等,適應于各種痛證、寒證、虛證,是藥物不可替代的一種妙法。火龍灸是該科于六年前深入發掘研究古代皇宮的養生秘訣,經過改進、創新、完善,形成的一種特色鮮明的預防和治療虛寒性疾病的特殊方法。
3. 拔罐療法:包括留罐、閃罐、走罐、刺血拔罐、太極陰陽罐法等,適用于腰背肌肉勞損疼痛、頸肩腰腿疼痛(包括椎間盤突出癥)、失眠、風濕病、強直性脊柱炎、頭痛、眩暈、腹痛、咳嗽、哮喘等疑難雜癥。其中“太極陰陽罐法”是該科六年前自創的方法,對于亞健康疲勞失眠、疼痛性疾病有很好的的調理、治療作用。
4.穴位貼敷療法:冬病夏治“三伏貼”及冬病冬治“三九灸”已享譽全國。該科研制的“外敷止嗽散”,已沿用30年余年,廣泛應用于哮喘、慢支、上呼吸道易感者、過敏性鼻炎、體虛免疫力低下及胃痛、結腸炎、慢性腹瀉等疾病;研制的“寒痹通”外敷藥對頸椎病、腰椎病、風濕病、骨關節病、怕冷等虛寒性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5.子午流注針法:是根據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節律觀念,按照時辰取穴、針灸的一種方法。能夠合理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激發其正氣和心身活力,提高免疫力,降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治療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恢復和改善人體健康狀態。
6.水針療法:包括穴位注射(水針)、封閉。對于癱證、痛證、風濕性疾病療效顯著。
7.穴位埋線(針):適應于肥胖癥、高粘血癥、脂肪肝、焦慮癥、失眠、胃病、結腸炎、癲癇、呼吸系統疾病及其它各類慢性病。
8.指針、推拿藥摩療法:以手代針,加入藥油或精油等介質,進行穴位手法治療。適用于慢性疲勞綜合征、失眠、頭暈、頸肩腰腿痛、腿肚抽筋、中風后遺癥、各種疼痛等。
9.耳穴(壓豆、針):采用王不留子、磁珠等耳壓,治療肥胖、失眠、近視、焦慮癥、抑郁癥、高血壓病等疾病。
10.自血療法:治療疼痛性疾病、黃褐斑、痤瘡、帶狀皰疹及其它皮膚系統疾病。
11.小針刀、筋骨針療法:治療軟組織粘連、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跟骨骨刺及纖維織炎等各種疼痛性疾病。
12.腹針療法:利用腹部全息圖,無痛、高效治療各種全身性、慢性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如中風后遺癥、頸椎病、眩暈、疲勞綜合癥、耳鳴、耳聾、腰椎病、膝關節疼痛、肩周炎(五十肩)、風濕性疾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單純性肥胖癥等。
13.浮針療法:對于各種軟組織疼痛止疼效果好、療效快捷確切、操作方便。
14.刺絡放血(拔罐)療法: 可以祛瘀生新,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如帶狀皰疹、頭痛、頸肩腰腿痛、關節炎及眩暈、耳鳴、痤瘡、黃褐斑、暴喑、咽炎、熱喘、衄血、濕疹、癲狂、癰疽、癤腫、瘡瘍、痛風等。
15.其它療法: 梅花針 、三棱針、腕踝針、 刮痧、捏脊等。
16.物理療法:安全、可靠、高效、無痛、無毒副作用是理療治病的顯著優勢。在保留傳統物理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中藥離子導入病灶,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
該科擁有電腦多功能治療機、電腦超聲、中頻同步疊加理療機、新型低頻脈沖磁療機、進口超激光治療儀等先進醫療設備,可以治療多種疼痛性疾病(頸肩腰腿痛、各種關節炎、軟組織損傷、肌肉疼痛、腹痛、頭痛等)、炎性疾病(盆腔炎、鼻炎、支氣管炎、肺炎、乳腺炎、前列腺炎等)、神經性疾病(面癱、面肌痙攣、失眠等)。
治療病種
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面癱、截癱、癡呆、眩暈、頭痛、三叉神經痛、神經損傷、神經衰弱、小兒多動癥等。
疼痛性疾病:急慢性頸肩腰腿疼痛麻木、各種關節痛、風濕、類風濕、牙痛、顳頜關節炎、咽喉腫痛、落枕、癌性疼痛等。
代謝性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高粘血癥、脂肪肝、代謝綜合征等。
亞健康狀態的疲勞、失眠、神經癥、抑郁、焦慮、體虛怕冷等。
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咳嗽、哮喘、咽炎、鼻炎、打鼾等。
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痛、嘔吐、打嗝、腹瀉、便秘等。
婦產疾病如痛經、不孕、月經不調、乳腺炎(小葉增生)產后病、卵泡不破及各種婦科炎癥。
兒童疾病如小兒消化不良、多動癥、穢語癥、小兒腦癱、小兒麻痹后遺癥、遺尿等。
心血管系統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白細胞低下、乏力消瘦、疼痛等。
皮膚疾病:帶狀皰疹、皮膚潰瘍、神經性皮炎等。
各類炎癥:麥粒腫、前列腺炎(增生)、丹毒、術后粘連、術后瘢痕、肩周炎、腱鞘炎、扁桃體炎、注射性硬結等。
特色病種治療簡介
腰(頸)椎間盤突出癥:常用方法有針刺、電針、艾灸、拔罐、刺絡放血、快速復位、指針推拿、紅外線、直流電、電興奮、超短波、中頻脈沖及中藥離子導入、穴位注射等,止痛迅速、療程短、無毒副作用。
面癱:應用針刺、電針、艾灸、閃罐、穴位注射、理療及藥物等綜合療法治療面癱是該科一大特色,痛苦小、治愈率高,療效明顯優于單純服藥治療。
疲勞失眠:常用方法有藥摩、太極陰陽罐法、火龍灸、指針、推拿、足浴、針灸、耳壓、埋線及物理治療等,可迅速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肥胖(美體塑形)調脂:常用方法有針灸、穴位埋線、拔罐、推拿、指針、耳壓、紅外線、中頻、激光、藥物等,綜合療法,辨證施針,可有效的減輕體重、健美形體、降脂降粘,預防代謝性疾病。
中風:對于中風病(包括小兒腦癱,在傳統針法基礎上,早期結合應用先進的醒腦開竅針法,大大提高了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殘率。恢復期,針灸治療優于藥物治療。常用方法有體針、電針、腹針、頭針、耳針(耳壓)、灸法、推拿、指針、點刺、穴位注射、物理治療、語言和各種技能的訓練等,充分體現了中醫康復的優勢。
針灸是祖國醫學的瑰寶,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因在疾病的治療、康復中有獨特療效,得到眾多病人贊揚,并在國際、國內掀起了“針灸熱”。
該院針灸科是醫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是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河南第一分中心,也是中原地區最大的針灸醫療中心。學科帶頭人、針灸科主任趙俐黎主任醫師從師于全國著名針灸權威石學敏院士,并和曹大明教授先后被邀請到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日本、毛里求斯、西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講學與工作,診療水平代表了河南省針灸診療研究領域的先進水平。該科治療上突出專科特色,講究針刺手法,堅持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診治體系,充分發揮了中醫在疾病治療、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優勢。
針灸科于05年在全省率先運用了一次性管針,無交叉感染、減少了進針痛苦。
針灸科由針灸科、理療科、疼痛門診三個部分組成,設有五個專病門診:疲勞失眠、癱證一(中風)、癱證二(面癱、截癱)、疼痛、肥胖調脂。
該科現開展的特色療法
針刺:包括毫針、電針、頭針、耳針、體針、腹針、火針、筋骨針、指針等。
灸法:包括火龍灸、艾柱灸、艾卷灸、艾箱灸、溫針灸、隔物灸等,適應于各種痛證、寒證、虛證,是藥物不可替代的一種妙法。火龍灸是該科于六年前深入發掘研究古代皇宮的養生秘訣,經過改進、創新、完善,形成的一種特色鮮明的預防和治療虛寒性疾病的特殊方法。
3. 拔罐療法:包括留罐、閃罐、走罐、刺血拔罐、太極陰陽罐法等,適用于腰背肌肉勞損疼痛、頸肩腰腿疼痛(包括椎間盤突出癥)、失眠、風濕病、強直性脊柱炎、頭痛、眩暈、腹痛、咳嗽、哮喘等疑難雜癥。其中“太極陰陽罐法”是該科六年前自創的方法,對于亞健康疲勞失眠、疼痛性疾病有很好的的調理、治療作用。
4.穴位貼敷療法:冬病夏治“三伏貼”及冬病冬治“三九灸”已享譽全國。該科研制的“外敷止嗽散”,已沿用30年余年,廣泛應用于哮喘、慢支、上呼吸道易感者、過敏性鼻炎、體虛免疫力低下及胃痛、結腸炎、慢性腹瀉等疾病;研制的“寒痹通”外敷藥對頸椎病、腰椎病、風濕病、骨關節病、怕冷等虛寒性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5.子午流注針法:是根據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節律觀念,按照時辰取穴、針灸的一種方法。能夠合理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激發其正氣和心身活力,提高免疫力,降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治療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恢復和改善人體健康狀態。
6.水針療法:包括穴位注射(水針)、封閉。對于癱證、痛證、風濕性疾病療效顯著。
7.穴位埋線(針):適應于肥胖癥、高粘血癥、脂肪肝、焦慮癥、失眠、胃病、結腸炎、癲癇、呼吸系統疾病及其它各類慢性病。
8.指針、推拿藥摩療法:以手代針,加入藥油或精油等介質,進行穴位手法治療。適用于慢性疲勞綜合征、失眠、頭暈、頸肩腰腿痛、腿肚抽筋、中風后遺癥、各種疼痛等。
9.耳穴(壓豆、針):采用王不留子、磁珠等耳壓,治療肥胖、失眠、近視、焦慮癥、抑郁癥、高血壓病等疾病。
10.自血療法:治療疼痛性疾病、黃褐斑、痤瘡、帶狀皰疹及其它皮膚系統疾病。
11.小針刀、筋骨針療法:治療軟組織粘連、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跟骨骨刺及纖維織炎等各種疼痛性疾病。
12.腹針療法:利用腹部全息圖,無痛、高效治療各種全身性、慢性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如中風后遺癥、頸椎病、眩暈、疲勞綜合癥、耳鳴、耳聾、腰椎病、膝關節疼痛、肩周炎(五十肩)、風濕性疾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單純性肥胖癥等。
13.浮針療法:對于各種軟組織疼痛止疼效果好、療效快捷確切、操作方便。
14.刺絡放血(拔罐)療法: 可以祛瘀生新,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如帶狀皰疹、頭痛、頸肩腰腿痛、關節炎及眩暈、耳鳴、痤瘡、黃褐斑、暴喑、咽炎、熱喘、衄血、濕疹、癲狂、癰疽、癤腫、瘡瘍、痛風等。
15.其它療法: 梅花針 、三棱針、腕踝針、 刮痧、捏脊等。
16.物理療法:安全、可靠、高效、無痛、無毒副作用是理療治病的顯著優勢。在保留傳統物理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中藥離子導入病灶,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
該科擁有電腦多功能治療機、電腦超聲、中頻同步疊加理療機、新型低頻脈沖磁療機、進口超激光治療儀等先進醫療設備,可以治療多種疼痛性疾病(頸肩腰腿痛、各種關節炎、軟組織損傷、肌肉疼痛、腹痛、頭痛等)、炎性疾病(盆腔炎、鼻炎、支氣管炎、肺炎、乳腺炎、前列腺炎等)、神經性疾病(面癱、面肌痙攣、失眠等)。
治療病種
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面癱、截癱、癡呆、眩暈、頭痛、三叉神經痛、神經損傷、神經衰弱、小兒多動癥等。
疼痛性疾病:急慢性頸肩腰腿疼痛麻木、各種關節痛、風濕、類風濕、牙痛、顳頜關節炎、咽喉腫痛、落枕、癌性疼痛等。
代謝性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高粘血癥、脂肪肝、代謝綜合征等。
亞健康狀態的疲勞、失眠、神經癥、抑郁、焦慮、體虛怕冷等。
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咳嗽、哮喘、咽炎、鼻炎、打鼾等。
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痛、嘔吐、打嗝、腹瀉、便秘等。
婦產疾病如痛經、不孕、月經不調、乳腺炎(小葉增生)產后病、卵泡不破及各種婦科炎癥。
兒童疾病如小兒消化不良、多動癥、穢語癥、小兒腦癱、小兒麻痹后遺癥、遺尿等。
心血管系統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白細胞低下、乏力消瘦、疼痛等。
皮膚疾病:帶狀皰疹、皮膚潰瘍、神經性皮炎等。
各類炎癥:麥粒腫、前列腺炎(增生)、丹毒、術后粘連、術后瘢痕、肩周炎、腱鞘炎、扁桃體炎、注射性硬結等。
特色病種治療簡介
腰(頸)椎間盤突出癥:常用方法有針刺、電針、艾灸、拔罐、刺絡放血、快速復位、指針推拿、紅外線、直流電、電興奮、超短波、中頻脈沖及中藥離子導入、穴位注射等,止痛迅速、療程短、無毒副作用。
面癱:應用針刺、電針、艾灸、閃罐、穴位注射、理療及藥物等綜合療法治療面癱是該科一大特色,痛苦小、治愈率高,療效明顯優于單純服藥治療。
疲勞失眠:常用方法有藥摩、太極陰陽罐法、火龍灸、指針、推拿、足浴、針灸、耳壓、埋線及物理治療等,可迅速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肥胖(美體塑形)調脂:常用方法有針灸、穴位埋線、拔罐、推拿、指針、耳壓、紅外線、中頻、激光、藥物等,綜合療法,辨證施針,可有效的減輕體重、健美形體、降脂降粘,預防代謝性疾病。
中風:對于中風病(包括小兒腦癱,在傳統針法基礎上,早期結合應用先進的醒腦開竅針法,大大提高了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殘率。恢復期,針灸治療優于藥物治療。常用方法有體針、電針、腹針、頭針、耳針(耳壓)、灸法、推拿、指針、點刺、穴位注射、物理治療、語言和各種技能的訓練等,充分體現了中醫康復的優勢。
針灸是祖國醫學的瑰寶,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因在疾病的治療、康復中有獨特療效,得到眾多病人贊揚,并在國際、國內掀起了“針灸熱”。
該院針灸科是醫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是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河南第一分中心,也是中原地區最大的針灸醫療中心。學科帶頭人、針灸科主任趙俐黎主任醫師從師于全國著名針灸權威石學敏院士,并和曹大明教授先后被邀請到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日本、毛里求斯、西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講學與工作,診療水平代表了河南省針灸診療研究領域的先進水平。該科治療上突出專科特色,講究針刺手法,堅持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診治體系,充分發揮了中醫在疾病治療、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優勢。
針灸科于05年在全省率先運用了一次性管針,無交叉感染、減少了進針痛苦。
針灸科由針灸科、理療科、疼痛門診三個部分組成,設有五個專病門診:疲勞失眠、癱證一(中風)、癱證二(面癱、截癱)、疼痛、肥胖調脂。
該科現開展的特色療法
針刺:包括毫針、電針、頭針、耳針、體針、腹針、火針、筋骨針、指針等。
灸法:包括火龍灸、艾柱灸、艾卷灸、艾箱灸、溫針灸、隔物灸等,適應于各種痛證、寒證、虛證,是藥物不可替代的一種妙法。火龍灸是該科于六年前深入發掘研究古代皇宮的養生秘訣,經過改進、創新、完善,形成的一種特色鮮明的預防和治療虛寒性疾病的特殊方法。
3. 拔罐療法:包括留罐、閃罐、走罐、刺血拔罐、太極陰陽罐法等,適用于腰背肌肉勞損疼痛、頸肩腰腿疼痛(包括椎間盤突出癥)、失眠、風濕病、強直性脊柱炎、頭痛、眩暈、腹痛、咳嗽、哮喘等疑難雜癥。其中“太極陰陽罐法”是該科六年前自創的方法,對于亞健康疲勞失眠、疼痛性疾病有很好的的調理、治療作用。
4.穴位貼敷療法:冬病夏治“三伏貼”及冬病冬治“三九灸”已享譽全國。該科研制的“外敷止嗽散”,已沿用30年余年,廣泛應用于哮喘、慢支、上呼吸道易感者、過敏性鼻炎、體虛免疫力低下及胃痛、結腸炎、慢性腹瀉等疾病;研制的“寒痹通”外敷藥對頸椎病、腰椎病、風濕病、骨關節病、怕冷等虛寒性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5.子午流注針法:是根據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節律觀念,按照時辰取穴、針灸的一種方法。能夠合理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激發其正氣和心身活力,提高免疫力,降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治療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恢復和改善人體健康狀態。
6.水針療法:包括穴位注射(水針)、封閉。對于癱證、痛證、風濕性疾病療效顯著。
7.穴位埋線(針):適應于肥胖癥、高粘血癥、脂肪肝、焦慮癥、失眠、胃病、結腸炎、癲癇、呼吸系統疾病及其它各類慢性病。
8.指針、推拿藥摩療法:以手代針,加入藥油或精油等介質,進行穴位手法治療。適用于慢性疲勞綜合征、失眠、頭暈、頸肩腰腿痛、腿肚抽筋、中風后遺癥、各種疼痛等。
9.耳穴(壓豆、針):采用王不留子、磁珠等耳壓,治療肥胖、失眠、近視、焦慮癥、抑郁癥、高血壓病等疾病。
10.自血療法:治療疼痛性疾病、黃褐斑、痤瘡、帶狀皰疹及其它皮膚系統疾病。
11.小針刀、筋骨針療法:治療軟組織粘連、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跟骨骨刺及纖維織炎等各種疼痛性疾病。
12.腹針療法:利用腹部全息圖,無痛、高效治療各種全身性、慢性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如中風后遺癥、頸椎病、眩暈、疲勞綜合癥、耳鳴、耳聾、腰椎病、膝關節疼痛、肩周炎(五十肩)、風濕性疾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單純性肥胖癥等。
13.浮針療法:對于各種軟組織疼痛止疼效果好、療效快捷確切、操作方便。
14.刺絡放血(拔罐)療法: 可以祛瘀生新,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如帶狀皰疹、頭痛、頸肩腰腿痛、關節炎及眩暈、耳鳴、痤瘡、黃褐斑、暴喑、咽炎、熱喘、衄血、濕疹、癲狂、癰疽、癤腫、瘡瘍、痛風等。
15.其它療法: 梅花針 、三棱針、腕踝針、 刮痧、捏脊等。
16.物理療法:安全、可靠、高效、無痛、無毒副作用是理療治病的顯著優勢。在保留傳統物理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中藥離子導入病灶,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
該科擁有電腦多功能治療機、電腦超聲、中頻同步疊加理療機、新型低頻脈沖磁療機、進口超激光治療儀等先進醫療設備,可以治療多種疼痛性疾病(頸肩腰腿痛、各種關節炎、軟組織損傷、肌肉疼痛、腹痛、頭痛等)、炎性疾病(盆腔炎、鼻炎、支氣管炎、肺炎、乳腺炎、前列腺炎等)、神經性疾病(面癱、面肌痙攣、失眠等)。
治療病種
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面癱、截癱、癡呆、眩暈、頭痛、三叉神經痛、神經損傷、神經衰弱、小兒多動癥等。
疼痛性疾病:急慢性頸肩腰腿疼痛麻木、各種關節痛、風濕、類風濕、牙痛、顳頜關節炎、咽喉腫痛、落枕、癌性疼痛等。
代謝性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高粘血癥、脂肪肝、代謝綜合征等。
亞健康狀態的疲勞、失眠、神經癥、抑郁、焦慮、體虛怕冷等。
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咳嗽、哮喘、咽炎、鼻炎、打鼾等。
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痛、嘔吐、打嗝、腹瀉、便秘等。
婦產疾病如痛經、不孕、月經不調、乳腺炎(小葉增生)產后病、卵泡不破及各種婦科炎癥。
兒童疾病如小兒消化不良、多動癥、穢語癥、小兒腦癱、小兒麻痹后遺癥、遺尿等。
心血管系統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白細胞低下、乏力消瘦、疼痛等。
皮膚疾病:帶狀皰疹、皮膚潰瘍、神經性皮炎等。
各類炎癥:麥粒腫、前列腺炎(增生)、丹毒、術后粘連、術后瘢痕、肩周炎、腱鞘炎、扁桃體炎、注射性硬結等。
特色病種治療簡介
腰(頸)椎間盤突出癥:常用方法有針刺、電針、艾灸、拔罐、刺絡放血、快速復位、指針推拿、紅外線、直流電、電興奮、超短波、中頻脈沖及中藥離子導入、穴位注射等,止痛迅速、療程短、無毒副作用。
面癱:應用針刺、電針、艾灸、閃罐、穴位注射、理療及藥物等綜合療法治療面癱是該科一大特色,痛苦小、治愈率高,療效明顯優于單純服藥治療。
疲勞失眠:常用方法有藥摩、太極陰陽罐法、火龍灸、指針、推拿、足浴、針灸、耳壓、埋線及物理治療等,可迅速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肥胖(美體塑形)調脂:常用方法有針灸、穴位埋線、拔罐、推拿、指針、耳壓、紅外線、中頻、激光、藥物等,綜合療法,辨證施針,可有效的減輕體重、健美形體、降脂降粘,預防代謝性疾病。
中風:對于中風病(包括小兒腦癱,在傳統針法基礎上,早期結合應用先進的醒腦開竅針法,大大提高了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殘率。恢復期,針灸治療優于藥物治療。常用方法有體針、電針、腹針、頭針、耳針(耳壓)、灸法、推拿、指針、點刺、穴位注射、物理治療、語言和各種技能的訓練等,充分體現了中醫康復的優勢。
可咨詢
服務人次 8701
好評率(%)94.3
擅長:支氣管擴張、肺炎、肺纖維化、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
可咨詢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感染性休克、癌、高血壓、臟器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礙、ASI
可咨詢
服務人次 64
好評率(%)90
擅長:陽虛、腎陽虛、貧血、濕疹、感冒、面癱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4
好評率(%)90
擅長:骨折、氣虛、流產、積滯、感冒、腎衰竭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
好評率(%)--
擅長: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痰火擾心、疾病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急危重癥診療
查看更多中醫內科信息>>